懷舊攝影中的神話與現實

最近筆者開始探索老式攝影,這類攝影有不同的名稱:復古(vintage)、古典(classical),和懷舊(nostalgic)。復古攝影模仿膠片攝影的風格,尤其是最早期的照片,例如黑白照片和發黃(sepia)的照片。一般來說,如果相片主題是關於大約幾十年前的東西,這是「復古」;如果相片主題已有一個多世紀的歷史,我們則稱之為「古典」。「復古」和「古典」這兩個術語是中性的,但「懷舊」卻具有情緖的元素,當中涉及了人們對所謂「黃金時代」的良好感覺。

 

的而且確,具有懷舊色彩的東西會令人感覺良好。2012年,一個英國的科學研究發現,聽懷舊音樂會令人體溫升高,當他們將手浸入冰水中時,這些人比没有聽懷舊音樂的人更耐寒,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人們在聖誕節之類的寒冷日子會更加懷舊。不過,身體覺得溫暖是結果,以上的研究仍然沒有提出是什麼心理原因導致了這種生理反應。

然而,許多所謂心理學的解釋卻好像是說了跟沒有說一樣,例如說懷舊令人減低壓力和覺得生命更加有意義,這些說法未免流於空泛。筆者認為,有時候復古和懷舊是源自人們對現狀的不滿,於是將過去的歷史浪漫化、理想化,從而得到心靈上的安慰,這是普遍的人性,古今中外類似的例子俯拾即是,如:孔子處身在禮崩樂壞的春秋時代,在孔子心目中,夏、商、周的禮樂典章是臻善的,堯舜是無可比擬的明君。唐代推動古文運動的韓愈曾言:「非三代兩漢之書不敢觀,非聖人之志不敢存。」韓愈不滿當時只注重形式的唯美派文學,還有佛道思想衝擊著傳統儒家文化。在美國,一些保守派人士認為,近年來道德淪亡,人心不古,他們嚮往1950年代至60年初艾森豪主政下的社會秩序。

以上所說是廣義的懷舊情緒,涵蓋的層面包括了對整個制度和文化的看法,但在藝術範疇裡的復古和懷舊是狹義的,年代久遠的東西會散發出一種神秘感,會變成了另類的「異國風情」,充其量這種對舊東西懷有良好感覺只是滿足了好奇心,而不是對現狀的批判和不滿。舉例說,很多華人十分喜愛雙妹嘜花露水的廣告海報,在海報上面的古典美人具有跨越世代的永恆魅力,但這並不表示那些人不喜歡現在的東西。

     筆者的懷舊攝影屬於第二類,最近筆者走到一個名為查納多山(Chanado Hills)的仿古影城拍照。查納多山位於加州的杜松山(Juniper Hills),這個地方的特點是有大量古董物品,包括1950年代的古典汽車、1967年改裝為旅行車的校車、老式加油站、爪式足浴盆、牛仔式的木屋、和螺旋槳飛機的殘骸……。

無疑,拍攝這些照片會引發人們思古之幽情,但僅此矣!我不會駕駛1950年代笨重和耗油的美國大車,更遑論在城市裡駕駛由學校巴士改裝的旅行車,不消說,我更加不想居住在牛仔式的木屋。

     在美國文化裡,木屋具有特殊的象徵意義,衆所周知,美國是由移民組成的國家,早期由歐洲遷到美洲的居民都缺乏資源,很多人都住在簡陋的木屋。木屋象徵了美國人的拓荒精神,縱使出身寒微,只要努力奮鬥,仍然有翻身之日。在美國歷史上至少有六位總統是在木屋出世的,包括:傑克遜(Andrew Jackson)、波爾克(James Polk)、菲爾莫爾(Millard Fillmore)、皮爾斯(Franklin Pierce)、布坎南(James Buchanan)、林肯(Abraham Lincoln),和加菲爾德(James Garfield)。前面提過,舊東西往往會因著政治和其他理由而被浪漫化,儘管哈里森(William Henry Harrison)並非在小木屋中出生,但在1840年總統大選期間,他在宣傳材料中使用小木屋作為象徵,向美國人展示他也是平民老百姓,其他候選人相繼有樣學樣,在宣傳品中加進了木屋為象徵。具有懷舊色彩的木屋,在政治操弄下變成了神話。

簡單地說,筆者會分開神話和現實,對我來說,查納多山一切古典的現象只不過是雙妹嘜花露水而已。

 

◎余創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