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魷魚遊戲》的影響價值

最近,一部名字古靈精怪的影視劇集《魷魚遊戲》(Squid Game),在世界各地引起熱播和熱議。它影響世人,從一個荒誕角度,重新審視我們這個世界的古靈精怪。

自從9月17日,劇集在美國著名視頻串流網站奈飛(Netflix)開播以來,便迅速風靡全球,迄今已吸引超過一億四千五百萬觀眾觀看,成為包括在美國在內,共94個國家串流排行榜冠軍;是奈飛網史上最受歡迎的外語片和觀眾最多的原創劇集。尤其在韓國,由於觀看人數爆棚,韓國網絡供應商甚至起訴奈飛網站,要求為其超負荷瀏覽量,支付網頁維護費。

《魷魚遊戲》之所以引爆觀眾「借魷喻今」,更多地針對現實展開討論,成為國際時事話題,是因為它所產生的影響價值,遠比故事本身更具深遠而廣泛意義。

一,故事梗概

這部劇由韓國人黃東赫編劇並執導。目前播出的是第一季,共9集。

故事圍繞一個死亡遊戲展開。一群蒙面有錢人,以456億韓元作為獎金,徵集了456名在經濟上債台高築,而且已經走投無路,但生活背景卻各不相同的各階層人士,來參與一個兒童系列的遊戲比賽。

比賽有六道關卡,每一道都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,兒童們愛玩的遊戲,有些遊戲,至今依然為人所熟悉。例如,「一二三木頭人」和「拔河」。

影劇從第一集「一二三木頭人」開始,立刻就暴露出殘酷和血腥的真面目。儘管遊戲充滿兒童的天真爛漫情懷,然而結局竟令人毛骨悚然:所有不能過關者,統統被槍彈擊斃。456名參與者,在這一關就有過半數的255人,當場血肉橫飛,命喪黃泉。

剩下的參賽者嚇得魂不附體。第二集裡,出現了是否繼續比賽的爭議,大家於是選擇投票表決。結果,主張退賽一方,僅以一票之微弱優勢,否決了繼續比賽。不過,回到日常當中的參賽者,很快便無法適應現實生活中更加殘酷的失落和絕望。在高額獎金誘惑下,其中187人重新回到遊戲當中,甘願用今生賭明天。

接下來的遊戲順序是:「椪糖」,「拔河」,「打彈珠」和「過玻璃橋」;剩下最後兩人時,所謂的「冠軍爭奪戰」,實際已變成唯一倖存者之爭,這個遊戲就叫「魷魚遊戲」。

經過各種陰謀詭計、明爭暗鬥和殘忍廝殺,最終,男主角成奇勳贏得巨額獎金,可是,遍體鱗傷、心力交瘁的他,卻早已喪失了對錢的慾望和樂趣。

在整部九集的劇情裡,還穿插了與遊戲密切相關的其它劇情內容。如第二集「地獄」,第四集「即使被困住也要選邊站」,第五集「平等世界」,及第八集「代表人物」等,這些故事,將人物在生死時刻,對人性抉擇,及其整個事件背後的重重黑幕,緊密串聯起來,以達到作者所希望向社會和觀眾表達的真實目的:作為人,有否忘記什麼是不該忘記的東西呢?

二,影響價值

影劇的故事內容完全虛構,看似荒誕離奇的驚悚情節,實質上恰恰針對現實生活的困境。特別是疫情經過近兩年的肆虐之後,社會秩序因貧富之間差距不斷惡化而被顛倒;導致人際間的關係也遭無情撕裂,使看不到希望的人,不得不以泯滅人性的方式,掙扎求生。

去年5月31日夜晚,紐約市的那一場大搶劫和大破壞,相信不少人仍記憶猶新。事件表面上由於警員執法問題引發黑人憤怒,但從搶劫的實質來看,這更像是,疫情使大部份社會底層人士的生活難以為繼,走投無路下選擇的蠻橫突破口。如同這部《魷魚遊戲》,從第二集開始,眾人明知回去參賽,幾乎意味着死亡,可唯一能解救他們的「希望」,彷佛就在自己「勇氣」的腳下。無望者鋌而走險的理由,也許就是這麼粗糙和膚淺,但,卻深刻地凸顯人性的缺失及後果。人哪,到底忘記了什麼「不該忘記的東西」呢?

回到劇情。當剩下最後三名參賽者,參賽大廳內原本密密麻麻的幾百張床,只剩下三張時,人們才發現,原來牆壁上畫著整個比賽流程的示意圖。

當初所有人的目光,都深陷在對未知的恐懼當中;這小圈子裡的人,除了互相猜疑、互相計算、互相傾扎外,沒有一個人想到,只要稍微留意一下牆壁,就能提前做好準備,就不會有那麼多人提前枉死。
有信仰的人說,上帝時刻與我們同在;不信的人總是在問,上帝在哪裡?

參賽大廳那些巨大的壁畫,啟發我們去思考:耶穌的救恩從未離開過我們的視野,但是,當人忘記去尋找生命真諦的時候,就只會像盲頭蒼蠅那様,對生活目標視而不見,最終墜入自甘墮落的陷阱。正如《聖經》所言:「因為世人遭遇的,走獸也遭遇,所遭遇的都一樣:這個怎樣死,那個也怎樣死,他們都有一樣的氣息。人不能強於走獸,全是虛空。」 (傳道書三章19節)

456人是這個世界的縮寫,劇集裡所表現的陰謀、貪婪、陷害、搶奪,甚至死亡,都像走獸一樣,毫無人生意義;即便最後的勝利者,也贏得毫無意義,因爲,錢最終只是一張畫滿餅的圖畫而已。

只有按著聖經的教導:「不要效法這個世界,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,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、純全、可喜悅的旨意。」(羅馬書十二章2節)

我們才是真正的勝利者!

 

◎淑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