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無用之為大用」

遺棄老人失寶

盧雲(Henri Nouwen)神父講過一個峇里島的傳說:在偏僻的村落裡,有一個民族會把他們的老人當成祭品吃掉,村莊裡終於再沒有老人了;但有一天,村民想要蓋一間大會堂,看著他們砍下來當建材用的樹幹時,卻無人知道哪一頭是上面,哪一頭是下面,一旦弄錯了,將會導致連鎖性的災難反應。結果,有年輕人說,只要村民答應他不再吃老人,他就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。村民答應了,於是他把藏匿很久的爺爺帶過來,而這位經驗老人便告訴村民,如何分辨樹幹的上端和下端,會堂就建成了。

這個傳說放在今天的社會中,也是一樣真實。在今天這個「童稚主義」(Infantilism)的社會裡,只強調年輕的價值,也把人的價值和生產力掛鉤,於是人老了就變成社會的負累、是垃圾,被稱之為「廢老」;中國傳統認為「家有一老如有一寶」的文化已經消失了。峇里島的傳說告訴我們,摒棄老年人,社會就會失掉不少人生智慧,遺棄老人極其愚蠢。

自感醜陋無用

母親年輕時又漂亮又能幹,到了晚年覺得自己醜陋,常常拒絕拍照,掛在嘴邊的說話是「我沒有用了!」

那一年,母親的病情告急,我帶著沉重的心情獨自返港,希望見到母親一面,在旅途中我寫下了對母親的心底話。

「母親,請別說:『我耳不靈光,口齒不伶俐,反應不敏捷,累你耐著性子,聽我重重覆覆地說著老話。』和長輩談話,豈在乎説話的速度,誰管你說了些甚麼?能夠聽到你的聲音,就心滿意足了!

母親,請別說:『我老了,沒用了。』生命至此一刻,還談甚麼有用沒用?誰還要你能做點甚麼甚麼的?誰還要你來做這做那?要你煮一頓飯,烹調幾個美味菜式,煲營養豐富的老火湯?不,這一切都不重要,母親的存在不是為服侍子女的,只要母親仍在,做子女的就有蔭庇和呵護,有你在,我就不是孤兒。

母親,請別說:『我容貌衰老醜陋。』做子女的哪會計較母親美不美,母親不是用來炫耀,用來觀賞的,只有閱歷不足的人才會把美容定格於青春,用滑溜的肌膚,明亮的眼睛量度美醜,誰說歲月留痕,飽經歷練而神態自若不美?生命每一個階段自有其美態,自有其吸引人之處。」

對於我來說,母親漂亮與否,不重要;有用與否,也不重要;她的存在,是最重要的。

無用之為大用

人常以功用衡量自己的價值,特別在晚年,體力衰退,甚或臥病在床,需要人照顧,就會覺得自己沒用了,其實人生每一個階段,都有其特別的價值;正如我的母親,在她九十高齡的時候,對作為她女兒的我,仍是那麼的珍貴。

道家的代表之一莊子說了一個「無用之為大用」的故事,指出一棵大樹之所以巨大,是因為它「無用」;正因為它「無用」,所以沒被砍下來作家具,結果它自然生長,發揮了大樹的作用,讓需要的人在它的樹蔭下休息。晚年的無用在在發揮了大用,單是默默地守在後輩的身邊,已經很足夠了。

 

◎ 楊朱麗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