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國是種族主義國家嗎?

最近,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多次指責美國的種族主義,例如奴隸制度;俄羅斯總統不滿拜登稱他為「殺人兇手」,而反駁說歐洲人屠殺美洲原住民;此外,美國境內一連串針對亞裔的暴力事件,亦令不少人譴責美國種族主義根深蒂固。

不可混為一談

無可否認,美國社會存在種族主義,但將不同時代發生的事件與不同的概念混為一談,恐怕無助於對話和解決問題。

美洲殖民時期對土著的屠殺、南北戰爭前的奴隸制度、1960年代和之前美國南方的種族隔離……都是當權者有計劃、有系統地壓迫少數族群;引發「黑人命貴運動」的警暴事件以及反亞裔仇恨事件,卻與上述政策化、合法化種族主義截然不同,並非由政府或者任何組織發動,許多犯案者都是「孤狼」。

其中最顯著的不同,是歷史上的大規模和系統性壓迫,令受害者有冤無處訴,然而今天人們可以運用反歧視法律,通過官方和民間渠道,抗擊種族主義。例如,向民選官員施壓,要求改變政策;提出法律訴訟;發起示威遊行。2020年,美國廣播公司的一項調查顯示,63%受訪者支持「黑人命貴運動」,全美大約有4,200萬人參加過這場運動的示威遊行,這是美國有史以來參加人數最多的民間運動。

勇於扭轉錯誤

今年3月18日,中美在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市舉行會議。中國代表團批評美國,在高舉人權的同時又歧視黑人。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這樣回應:「我們犯錯,但是我們會扭轉錯誤;我們會倒退,但是在整個歷史上,我們公開和透明地應對這些挑戰,而不是試圖忽略它們,或假裝它們不存在,或試圖將問題掃入地毯底下。這是痛苦的,是醜陋的,但是國家因此而變得更好、更強大、更團結。」

布林肯並不是空口說白話,雖然美國在糾正種族主義的錯誤上進度緩慢,但至少仍在進步。1988年,里根總統簽署《公民自由法》,對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,被關押在拘留營的十多萬日裔美國人作出賠償;美國政府先後七次對美洲原住民道歉,包括克林頓總統、奧巴馬總統的道歉聲明;在華盛頓首府,非裔美國人博物館和美洲原住民博物館先後落成,這些博物館都公開和透明地揭露了美國種族主義的陰暗歷史。

受惠多元文化

筆者在美國多年,當然經歷過歧視,但公平地說,亦受惠於美國的多元文化和開放制:我來美國的原因,即是在香港沒有受高等教育的機會。在美國大學的第三個學期,我獲取了特別為國際學生而設的獎學金。當時一位印尼裔教授對我說:「大學特意招攬和優待國際學生,是希望你們可以幫助美國學生建立包容精神和國際視野。」

憑著助學金和獎學金,我在美國修讀了多個高等學位。事實上,大部分美國理工科研究院的學生都是外國人,特別是亞裔;在亞裔學生中,印度裔和華裔佔大多數,例如在電子工程和電腦科研究生中,大約80%是留學生,很多人畢業後任職於美國高科技公司。

有人可能說:「你願意交學費,大學自然來者不拒。」其實在研究院,很多研究生都領取助學金或者獎學金,正是這個原因筆者讀書時可以自給自足,不需要父母的資助。可以說,美國納稅人的錢培養了我們這些亞裔留學生。從這個角度看,掌權者沒有壓逼亞裔,反而栽培了亞裔。

反亞裔歧視事件,如同其他一切罪行,源於人的罪性。即使在美國這樣的民主國家,法律依然難以消除人心之惡。這也正是基督救世的原因——只有當人認識了自己的罪,並接受耶穌為個人的救主,才能結出仁愛、喜樂、和平、忍耐、恩慈、良善、信實、溫柔、節制的果子。

 

◎ 余創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