邁向大學途徑 選擇最理想大學

選擇大學是十分主觀的決定,需根據學生個人的需要、能力及家庭情況考慮。

  1. 大學名聲。一般認為名聲好的大學,學術水平高,受造機會亦高,找工作有利。大學排名可借鏡專門評估報告或介紹大學的書籍。名聲越大,錄取率越低。
  2. 主修科目。假如學生清楚自己的興趣,可找希望主修之科目最強的大學。不然,則申請平均水準都好的大學,萬一要轉科時會有較多的選擇。
  3. 特別課程。如:為優等生特設的小班授課;學位聯讀,常見的是七年制學士醫學院課程;其他如CO-OP安排,在大學內半工半讀,畢業時已有工作經驗;到其他大學或國外修課,培養自己的潛能。
  4. 研究學院。有些大學的名聲主要是從研究學院來,出名教授只做研究,而大學基本教育資源較少,多由助教授課。大學頭四年,應選擇更多資源放在本科上的學校。
  5. 學生人數。小班授課,學生最能得到教授照顧,所以學校小點,學生少點,對學生是較適合的。大的學校亦有方便之處,即可以提供更多不同主修選擇。
  6. 族裔考慮。有些家長希望亞裔較多的大學,有些則希望到白人多的學校,有些家長擔心去南部大學會遇到種族歧視。這些考慮視乎學生自己的性格及人際關係技巧。亞裔比率高的大學,一般較難進。
  7. 公立大學。公立大學首先照顧本州學生,外州學生要付較高學費。州政府的助學金主要鼓勵留在本州讀大學的學生,假如選擇到別州讀書會失去本州的援助,除非州際間有特別安排。
  8. 離家距離。一些家長不願孩子去太遠的大學,但大部份學生希望能有獨立的大學生活。經濟情況允許下,應儘量鼓勵學生有機會獨立生活。
  9. 大學環境。學生要在大學生活四年,居住環境及飯堂食物水準不能忽視,最好先安排學生到學校親身體驗一下。校園周邊環境亦十分重要,第一是安全,第二是有無課後輕鬆一下的地方。功課壓力大的學校,學生更需另外一個環境「充電」。
  10. 申請數目。每所大學都需要申請書及申請文章等資料,一般選六至八所;一、兩所最有把握被錄取的;一、兩所入學有難度但最心儀的;其他是有水準及有機會進的學校。成績好的學生可減少申請數目,「安全感」不足的則可多選幾所。注意申請的時限日期。

(如有任何有關升讀大學的問題,歡迎致電626-281-9280角聲家庭中心教育部查詢)

 

◎ 鮑愛奇會計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