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點也不吃力

李太一家五口,兩口子加上一個3歲、一個5歲,和一個7歲的孩子。疫情下為了安全和省錢,她自設了一套精打細算的購物方法,為家人提供實惠又富營養的食物。

用「低價保證」節省開支

疫情前,李太每週去洋人超市和華人超市各一次,每次購物約一百多元;疫情爆發後,她盡量避免外出,改為只去少許有華人食品出售的超市,便可買齊家裡食用所需的東西。由於這家洋人超市設有「低價保證」(price match),李太每次都會透過電話上的格價程式,找出市面上同類食品的最低價,假如符合準則的話,超市就會以該食品的最低價售出。因此,善用這個「省錢」方法的李太,總能買到最低價的東西。

網訂貨品到店取貨

疫情後,李太為了減少出外,於是多了網上購物。她試過一、兩次送貨上門的服務,但覺得價錢明顯較貴,起碼多加一成,特價貨品選擇也不多,而蔬果亦不及親自挑的好;折衷方法就是,改用「網上訂購、店鋪取貨」的服務,價錢較送貨上門便宜。可是,一些特價貨品在網上總是買不到,所以說到底,她認為要買新鮮特價食品,還是要親身去超市挑。

自製美食經濟健康

李太坦言:「省錢的原則就是、盡量在家自備膳食,不要經常買外賣。」疫情期間,她常常和孩子在家焗麵包和蛋糕,既經濟又健康,之後更四處送給鄰居,為他們打氣。李太笑說:「我們慢慢學習自製食品,現在連生日蛋糕都自製,到外面買最少要花上二、三十元哩!」

精打細算應省則省

李太深明「應省則省」的道理,自丈夫開始在家工作後,就停止其中一輛車的保險,只用另一輛車;也參加了一間鞋店的積分計劃,全家人一起買鞋可獲更大的折扣;孩子們的衣物,如果不急著,就等到在季尾才賣,李太解釋:「等春季、夏季清貨時,就可以撿到平價貨。」

疫情期間,一家人很少去逛商場,出外都只是到戶外山徑走走。她感恩地說:這樣的活動,既可享受大自然,又可省錢。加上政府發放的補助津貼…這都是恩典,都是神的供應。」

她坦言,不管是在疫情,或是通脹,因為有衪,生活並不吃力!

 

◎ 陳筱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