貨幣之戰

世界一哥全球貨幣

新一屆美國總統拜登,終於在一片爭議聲下正式上任,未來四年肯定是困難重重,除了要修補社會內部撕裂外,還要在國際舞台上為美國重新定位,特別是中美關係,定必成為決定世界大局的主要因素。

回顧歷史,一個國家能夠成為稱霸天下的「世界一哥」,除了在經濟、科技、文化和軍事上能夠領導群雄外,其發行的貨幣亦最終能成為全球貨幣。荷蘭在17世紀成為世界金融中心,歷史上第一個股票交易所在阿姆斯特丹正式成立,荷蘭盾就自然成為全球最主要的貨幣;之後英國隨著工業革命而崛起,英鎊便取代荷蘭盾而成為全球貨幣;而大家熟悉的美國,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美元領導地位,就更不用多作解釋了。由此推論,中美之間的終極一戰,定必是人民幣和美元之爭。

人民幣與美元之爭

究竟人民幣有多大可能性取代美元成為全球的儲備貨幣(reserve currency)?筆者純粹以經濟學的角度去指出這個問題的核心,至於美元最終能否保住其領導地位,又或者能保持多久才被取代等問題,則留給各位讀者自行判斷。

在此問題上,無論是人民幣或美元的支持者也好,首個要承認的事實是,人民幣和美元之間的差距是極度懸殊,相比其他領域,例如經濟、科技、國際、地緣、政治的話事權,甚至乎軍事,中美實力差距最大的就是貨幣。簡單而言,美元有絕對優勢,現在的人民幣連挑戰的資格都談不上。

莫說是美元,即使是英磅、日元和歐元,人民幣在國際的使用量都遠遠不及。雖然中國是全球貿易體系中最大的國家,但人民幣的使用量仍然嚴重偏低,大部份的貿易往來都不是用人民幣結算,主要原因當然是人民幣仍未完全開放,在國際金融市場中不可以自由兌換。

龐大投資環境重要

因此,有許多關於人民幣的評論,都集中研究如何處理自由兌換,並且需要逐步開放資本市場,但同時又能夠保持匯率穩定等問題。無疑這一切條件都非常重要,都是走向全球貨幣必須實施的第一步,但絕不代表足夠。道理非常簡單,即使人民幣全面開放,可自由兌換,基本上解決了供應的問題,卻不代表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有需求。

對一個國家貨幣的需求,主要來自兩方面,第一是貿易,更重要的是投資。就以現在的美元為例,全球可投資的股票市場總值,超過一半是美國公司;除了股票,還有美國企業發行的債務,再加上以萬億計的美國國債,世界各地的投資者都不斷湧入如此龐大的投資市場,形成了對美元的強大需求。

所以,要成為全球主要的儲備貨幣,必須同時發展一個龐大的投資環境,二者是相輔相成,缺一不可的。這正正解釋了美國為何逐步禁止美國人投資中國公司的背後原因,若然美國能夠加大力度,引用各種不同的原因,令西方世界的資金都不能流入中國,不單打擊了中國企業的融資能力,亦同時摧 毀毁中國對外開放的投資環境。欠缺外來的資金流入,單靠貿易,人民幣便不能成為全球主要貨幣。

 

◎ 袁國雄